
1.邁向豐盛生命
2.培養學會學習
3.啟發個人潛能
本校採用教育統籌局(2007年7月1日,教育統籌局改稱教育局,繼續負責教育政策方面的職責;而過往由教統局負責有關人力的政策,現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)頒佈之課程,科目包括中文、英文、數學、常識、聖經、普通話、音樂、視覺藝術、體育、德育及公民教育、聖經及電腦。
每週課節安排如下:
小一至小三
科目 | 中文 | 英文 | 數學 | 常識 | 聖經 | 普通話 | 音樂 | 視覺藝術 | 體育 | 德育及公民教育 | 導修 |
節數 | 9 | 9 | 6 | 4 | 1 | 1 | 2 | 2 | 2 | 1 | 5 |
小四至小六
科目 | 中文 | 英文 | 數學 | 常識 | 聖經 | 普通話 | 音樂 | 視覺藝術 | 體育 | 電腦 | 德育及公民教育 | 導修 |
節數 | 9 | 8 | 6 | 5 | 1 | 1 | 2 | 2 | 2 | 1 | 1 | 5 |
* 每節四十分鐘
本校全面推行小班教學,採用合作學習模式。教師透過不同層次的問題,讓學生多思考,鼓勵「生生互動」,「師生互動」,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機會。另外,設有校本的教學流程,提升課堂的教學要求。此外,老師因應不同的學習需要,調整教學活動,讓學生得到適切的學習。
除英文課外,本校主要採用廣東話為教學語言。中文科設有「粵教中」班及「普教中」班,學生於一年級入學時,老師會評估他們的普通話能力,並考慮學生需要而開設「普教中」班。學生升至四年級,開始全面「粵教中」。
課程組織及活動 | 推行年級 | 簡 介 |
主題學習周 | 一至六年級 |
根據主題以跨學科模式,組織教學內容,讓學生深入學習主題內容,提學習效能,讓學生全面發展。 為學生舉辨多元化活動讓學生體驗,豐富學生學習經驗,如實作工作坊、專業人士分享、出外參觀、STEM活動及服務學習活動等。鼓勵學生從多方面探索,讓學習變得更有意義。 主題學習周後,四至六年級延續主題學習,進行專題研習,讓學生就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選定一個研習題目,然後搜集資料,對題目探入探索和討論。 |
戶外學習 | 一至六年級 | 為學生提供多方面學習場地,教師因應課題,安排學生出外參觀,進行學習。此外,本校每年舉辦戶外學習日,學生就着課題在戶外進行學習,並完成有關課業。 |
圖書協作課 | 一至六年級 | 圖書館主任於中文及英文課節內與老師進行協作教學,每班每月有一至兩節課。學生會學習不同範疇的內容,如圖書結構、閱讀態度、閱讀策略、閱讀分享等。 |
全校閱讀活動 | 一至六年級 | 這計劃旨在鼓勵學生閱讀,提高語文能力及閱讀興趣,培養自學精神。學生分別在不同時段及科目進行全方位閱讀活動。為鼓勵學生借書及增加閱讀興趣,圖書館推出一連串活動,包括︰「好書推介」、「全校開心齊閱讀」、「閱讀樂園獎勵計劃」等。 |
小一銜接課程 | 一年級 | 從課程、常規訓練及品德教育三方面出發,協助升讀小一的學生能及早適應小學的生活,好讓他們能掌握知識、技能及態度,過着愉快的學校生活。 |
境外交流 | 四至六年級 | 本校每年舉辦中港學生交流活動,讓學生親身體驗現代的中國,並認識祖國文化,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及愛國情懷。 此外,學校為了擴闊學生國際視野,體驗及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,每年都舉辦外地交流團,如到訪新加坡、澳洲等地。 |
電子學習 | 一至六年級 |
一至三年不設電腦課,學生可於常識或其他課堂內學習電腦技巧,讓知識應用在相關的學科內。四至六年級於電腦科加入編程的學習內容,提升學生的思維及解難能力。 本校在構思教學設計時,加入平板電腦的使用,運用不同的應用程式,並透過電子學習平台進行教學,提升學生的學習的效能。 另外,本年度於四年級推行自攜裝置(BYOD)計劃,進一步發揮使用流動電腦裝置進行學習的優勢,提升教學的成效。 |
科學探究 | 一至六年級 | 本校設計與 STEM 相關的學習活動,常識科提供科學探究的學習活動,着重培養學生思維,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及提升他們學習科學與科技的興趣。 |